本文作者:peiziseo

“复旦,从今以后为我母校!”李政道先生与复旦的不了情

peiziseo 2024-08-05 23:38:10 28 抢沙发
“复旦,从今以后为我母校!”李政道先生与复旦的不了情摘要: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

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

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

享年97周岁

作为一位载誉世界的华裔科学家

多年来,李政道先生始终关心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

尽其毕生努力推进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与复旦大学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1972年

李政道先生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

抵达的第一站就是上海,并造访复旦大学

一年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

他将长子李中清送到复旦大学学习

 

1974年

李政道先生再次调研复旦大学

并深深为祖国基础科研的不足而忧虑

于是向党中央递交了

《参观上海复旦大学后的一些感想》

呼吁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李政道致中国科学院严济慈副院长的信手抄件

1979年

有感于国内学子难以出国学习

李政道先生创造性地设立了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

即CUSPEA项目

近千名物理学子直接受惠于此

 CUSPEA项目对我国物理学意义重大

作为物理学研究重镇的复旦大学积极参与

项目中的200余名复旦学子

如今,遍布物理科学、生物科学

金融经济等各个行业

成为中国科学事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李政道(左三)与CUSPEA代表团在加州理工学院召开总结会

1982年

李政道受聘担任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苏步青老校长为其颁发聘书和校徽

在致辞时,先生说:

“复旦,从今以后为我母校。”

从这一年开始

他几乎每次到复旦都会作学术报告

苏步青(右)为李政道(左)佩戴复旦校徽

巧合的是,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连续三任复旦校长谢希德、华中一、杨福家教授

都是杰出的物理学者

李政道先生与复旦物理一再结缘 

1985年,为激励复旦物理学子

他倡议设立“李政道物理奖学金”

次年,复旦举办首届李政道物理奖学金授奖仪式

李先生亲自为8名获奖学生颁奖

并题写“复兴文化,旦旦生光”八字

期望复旦大学的青年学子

要有自信、要有志气,能在科学领域为国争光

一批优秀的物理学人才涌现

首届获奖者侯晓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现任复旦物理系教授

曾任《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编委

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多个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产出优秀成果的同时

也培养了大批学生

继续在物理研究领域深耕 

为拓宽复旦物理研究面并与国际接轨

杨福家校长向李政道先生提议

以他的名字冠名成立一个实验室

1993年,李政道先生携夫人亲临上海

为“复旦大学李政道物理学综合实验室”揭牌

依托复旦大学现有的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室等

以追求一流的研究成果、培养卓越的青年学者为宗旨

实验室不仅引进先进设备仪器

还产出一批一流研究成果

培养大量一流的科研人才

李政道在新落成的校训墙前作学术报告

 

1995年5月杨福家与李政道共同为校董会揭牌

1995年,复旦大学九十周年校庆

新建成的校训墙前人头攒动

李先生作为揭幕者

作了题为“学与问”的学术报告

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会第一届名誉主席

从此,他与复旦的感情更进一步

李先生曾为

《复旦教育论坛》创刊题辞:

“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关于大学教育

先生特别重视“问”

认为“学会问”比“学会答”更加重要

他尤为强调“艺术与科学不可分割”

这些理念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

不谋而合

从九十年代到今天

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探索和追求

走在全国前列

这其中不乏李先生教育思想的沾溉 

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

 

1998年,李政道先生出资

设立以他与已故夫人秦惠䇹的名字共同命名的

“䇹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

旨在支持有志科研的优秀本科学生

帮助他们了解并获得科学研究领域工作的

训练和经验

 

自此,复旦开始本科生学术研究计划项目

这是国内第一个在本科生中

以“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为模式的科研计划项目

在䇹政项目支持下

不少优秀本科生在学术前沿领域崭露头角

1999年,李先生出席在复旦大学举行的

“䇹政学者”座谈会

并写下“䇹政竹”,

表达对秦惠䇹女士的思念

复旦大学在美丽的曦园勒石纪念

转年,先生为“䇹政竹”纪念石揭牌

 

䇹政项目,是第一个鼓励本科生尽

早进入实验室的项目

在这里,本科生可以与大师同行

与大师学做人、做学问

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思维

李先生帮助青年学子

不遗余力、亲力亲为

为很多复旦同学亲手写推荐信

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开拓眼界

为中国科学界的青年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

复旦大学立足“䇹政”精神

结合本校情况,逐步建立起

完备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FDUROP,包含“望道”“曦源”等项目)

将“䇹政”的精神与理念覆盖所有学科

让更多的学生在严谨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受益

李政道与杨福家、 徐雷晤谈

 

李政道与来访哥伦比亚大学的复旦师生合影

2014年4月

杨福家老校长和复旦七位“䇹政学者”

以及在美国学习的部分“䇹政学者”

到哥伦比亚大学看望李先生

“䇹政学者”们向先生汇报

各自的学术经历和工作成绩

聆听先生的教诲

 

原定半个小时的汇报延长至近3小时

李先生还为由教务处指导

FDUROP学者主办的杂志《为学》

欣然题写“求知”二字

送给广大在学术道路上奋进的复旦学子

“在李先生捐赠的䇹政项目中

复旦是第一个来面对面与先生介绍学术成果

表达对李先生的感激之情的学校”

李政道先生代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垂林说

 

如今,FDUROP项目持续了26年

助力近万名复旦本科生开启学术之门

现已经有数十位“䇹政学者”获得国内外高校的教职

开始他们自己独立的科研道路

 

2018年

在“䇹政基金”设立二十周年之际

为感念李政道先生对复旦大学的关怀与指引

由李先生的友人孙莱祥教授等倡议

复旦师生自发组织编纂画册《李政道与复旦》

回顾李先生与复旦之间的往事

画册出版前,受编委会委托

王垂林将画册清样带到美国请李先生审阅

“先生一页页看得很仔细

并说这些照片激起了他很多回忆,

照片中很多都是他的老朋友。”

李政道(右)与王垂林(左)手捧样书合影

 在为画册正式题词前,

先生在白纸上反复练习、草写多遍,

才一笔一划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

“䇹政精神,旦复旦兮”

 

正如杨福家老校长

在序言中所述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有一些故事和精神,

总会穿越如梭岁月,长久地保存。”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让我们共同缅怀李政道先生

永远铭记他在复旦留下的深深履痕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