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eiziseo

贷100万最高返9000!房贷“返点”隐秘生意游走灰色地带

peiziseo 2024-08-02 00:03:02 42 抢沙发
贷100万最高返9000!房贷“返点”隐秘生意游走灰色地带摘要: ...

  “部分银行会和房产中介合作,把购房者的贷款做到这些银行那里,等房贷放款后再按照一定比例‘返点’给这些中介。与其钱让中介赚,不如我们自己和银行对接,能省下几千元。”社交平台上,多地购房者正在分享着房贷“返点”经验。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调研发现,房贷“返点”现象有所抬头。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以及不同时间节点的“返点”比例均有不同,通常在季末点数会上浮。7月底及8月初,记者调研到的银行“报价”从千五(0.5%,即每贷款100万可返5000元)到千九(0.9%)皆有。

  房贷“返点”受关注

  上海居民小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房贷“返点”经验。她告诉记者,看好房子后便四处询问能够“返点”给个人的贷款银行。在多方对比后,自己在6月和某城商行签了贷款合同,并在放款后以千六的比例收到了“返点”。

  在小敏的介绍下,记者联系到她办理房贷“返点”银行的贷款经理吴桐(化名)。吴桐向记者表示,上海地区各家银行的商贷利率都一样,该行现在的“返点”比例已从千六上涨至千七,但需要在9月底前放款。

  “具体点数每个季度都会调整,主要是各家银行支行根据自身业绩目标、费用配置等来决定。我们主要针对二手房购房客户,因为新楼盘往往有自己熟悉的银行,会指定几家贷款银行。”吴桐说。

  什么是房贷“返点”?

  事实上,房贷“返点”并非新鲜事,处于行业的“灰色”地带。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所谓房贷“返点”是指银行为了争抢房贷业务市场份额,向提供房贷业务的相关中介机构提供的一种佣金,此前并不会直接返给客户。现在,有购房者绕过中介,直接与银行合作,并将“返点”经历分享在社交平台上,才让该现象受到了关注。

  第三方机构想“分一杯羹”

  房贷“返点”现象抬头,多家第三方机构在社交平台上主动发帖或评论区留言来引流。记者在社交平台上询问房贷“返点”业务时,多家机构的工作人员联系到记者。

  王普(化名)向记者表示,手里有多家银行的资源。“每家银行能提供的点数不一样,最高千九,最低千五,银行可以自己选。帮你贷款的是银行的贷款经理,可以提供他们的名片,或者你亲自去银行网点核实身份。”

  当记者问及操作流程时,王普表示,在贷款审批通过后,客户便能获得“返点”,形式可以是现金提取或是微信、银行卡转账等。“具体流程和正常的贷款流程一样,但需要提前跟购房中介说好,自己找贷款银行。然后定好时间和地点,我们会安排银行的贷款经理上门面签。”

  至于“返点”比例,多位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每家银行每个月的政策可能都不一样。一般而言,季末的返点比例会有所上涨。另一位机构人士谭炎表示,6月份,有银行返点比例可以达到千十,但现在业务已经停掉了。“点数给的高,来办理的客户就多了,银行的业绩目标达到后就不会做了。”

  个人操作房贷“返点”流程靠谱吗?

  在记者调研过程中,各家机构反馈不一。既有机构人士表示,可就“返点”事项签署合同,若需要可盖公司章。也有机构人士表示,虽可以提供相关合同,但无法盖公司章。还有机构人士表示,无法提供合同。

  银行为何“贴钱”办业务

  从银行角度来看,为何要“贴钱”办业务?记者调研过程中,无论是银行内部人士,还是第三方“返点”机构,都向记者提到了“花钱拉业务”。

  “我们是把自己的业绩奖励拿出一部分来做补贴。银行贷款,也会有人力成本和其他的费用支出。如果客户的贷款金额比较小,我们就不会做了。”一位称可办理“返点”业务的银行贷款经理小苏说。

  房贷“返点”现象为何抬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向记者表示,房贷“返点”近期有所抬头,且“返点”对象由房产中介扩展至客户,原因是当前房地产行业买方市场特征突出。按揭贷款对银行来说仍是较为优质的稀缺资产,为争取按揭贷款客户,银行愿意拿出一定的营销费用,特别是季末、年末等阶段。

  当前,各地房贷利率持续走低。在任涛看来,这会让各家银行在争夺房贷客户方面竞争愈发激烈,可能会加剧房贷“返点”现象。

  谨防房贷“返点”风险

  对于房贷“返点”现象,8月1日,记者从业内获悉,有地方银行业协会已发布《关于禁止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返佣 共同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秩序的倡议》。

  该倡议提到,银行不以任何形式向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销售机构、房产中介机构、物业公司等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个人住房贷款客户支付佣金或权益,以及例如提供购物卡券、储值卡券、加油卡等方式变相支付佣金或权益。

  房贷“返点”有何风险?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联席执行主任、商事与金融争议解决部主任裴虹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贷“返点”可能会导致贷款市场报价不透明,干扰市场正常竞争秩序,抬高银行经营成本。让消费者在选择贷款产品时一味选择返点比例高的银行,忽视了贷款产品的实际价格,可能产生误判从而损害其合法权益。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