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eiziseo

“两弹一星”功勋周光召逝世: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peiziseo 2024-08-19 04:50:07 28 抢沙发
“两弹一星”功勋周光召逝世: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湖南省长沙市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理论与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周光召1961年回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绝顶聪明的理论物理学家”

周光召成长于外敌入侵年代,其父周凤九曾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湖南省公路局局长等职,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父亲的言传身教,为周光召埋下好学求知的种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1941年周光召入南开中学住读。

高中毕业后,周光召考取清华大学选修班。在选择专业时,他的同窗好友、曾任《中国日报》总编辑的陈砾对他说:“学物理吧,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周光召选择了物理系,并于1951年成为着名物理学家彭桓武的研究生。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周光召转入北京大学,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

1957年春,周光召被派往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著名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始于一次争论。在国外求学时,一位外国教授报告了关于相对性粒子自旋问题的研究结果,周光召却提出相反的意见,引得教授大为光火。此后,周光召用了三个月进行验证,写成题为《相对性粒子在反应过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理论和实验物理》上。

在莫斯科学习的3年时间里,周光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著名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又提出弱相互作用的“部分膺失流守恒律”,直接促进了流代数理论的建立。

李政道在周光召九十寿诞的祝贺信中写道,“光召兄和我相识已久,相交甚欢。光召兄有大才,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杨振宁也评价周光召为“绝顶聪明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理论物理的看法既能从大处看,又能在小的地方想出新的办法来。这就跟下围棋一样,既要有布局的能力,又要有思法的能力,周光召在这两方面都做的很成功。他的这种本领已经超出了理论物理。” 杨振宁说。

“十万分之一”的元勋

1959年至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并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当时在位于苏联杜布纳的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的周光召得知这些情况后,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回国从事原子弹研究。

周光召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他在致时任二机部部长的决心书中写道:“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我愿意放弃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1961年2月,周光召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教,实际上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隐姓埋名近20年,专心致志研制原子弹和氢弹。

有关周光召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和核工业发展道路上所做具体贡献的资料少之又少,不过在中南大学2001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周光召在发言中,对此进行了回忆。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预定时间已不足24小时。一封来自罗布泊试验厂的急电对原子弹的设计提出了疑虑。上级希望负责核武器理论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个认真的估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们紧张运算了整整一个夜晚,次日上午,将一份联合签名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报告认为,经计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除了一些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弹的引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报道说,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10月16日15时起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0月16日下午,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跨入有核国家行列。

杨振宁曾说:“光召兄的回来,使得中国1964年爆第一颗原子弹(比预想中)早了一两年。”

爆炸成功后,面对盛赞,周光召说,“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教育者和领导者

1992年周光召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他认为,要解决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使原有封闭、不流动的科研体制转变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办院方针,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

由此,周光召推出了研究所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设立开放实验室(所)、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使中科院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他主持制订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是中科院学部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指导学部工作的基本文件,学部制度体系自此建立并不断完善。

周光召曾对某些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的现象进行了痛斥。他指出,“一些有领导能力的科技人员可以去做官,但做官的前提是必须为科技工作者好好服务,既然做官就不要搞科研,想搞科研就不要去做官。但目前有许多人既做官又搞科研,做官不为大家好好服务,而是利用职务之便,把好多科研经费留在自己所在的研究所里,往往使真正搞科研的人没有科研经费,严重影响了科研事业发展。”

张玉台回忆说,“1996年5月中国科协大会开过后,我要在科协机关传达会议精神,当我讲到科协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周光召同志为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时,光召同志打断我的话,说以后不要叫主席,还像以前一样,你叫我光召,我叫你玉台。在科协这个地方,要少讲官,还是要讲对科学家的尊重和关心。”

在周光召领导下工作十几年,张玉台感慨地说:“光召同志既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一位胸怀广阔的关心、爱护别人和后辈的长者,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凝聚力、很有亲和力的领导者。光召同志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科学的精神和高尚的境界,为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也是我国科技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