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eiziseo

亲密的“温州性”:一周城市生活

peiziseo 2024-08-10 11:19:11 32 抢沙发
亲密的“温州性”:一周城市生活摘要: ...

弘美术馆于2023年11月开馆,位于温州市区的一栋高楼内,以平视的姿态与窗外的城市拥抱。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馆长潘宏政把弘美术馆定位为一项社会实验品和学术田野——以学术为基础、美术馆为载体、社会为对话主体。

本期回顾的作者刘林,从开馆展“训练祖宗”起持续关注弘美术馆提出的“温州性”。2024年6月,他来到温州参与美术馆第二档展览“十一种床”的工作坊和城市行走活动。他认为,这既是一家地处温州的美术馆,但因温州普世的在地性特征,其中展览也不只属于温州。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顾

一种亲密的“温州性”,以及公共的、流动中的“床”

无论你是否“相信”风水,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身处风水文化造成的一个结果中,即我们生活的当代城市都是由古代城市(以风水学说为依据设计)发展而来。

5月中的一天,“城际漫游者”潘赫向我发出“走温州古城感应二十八星宿”活动的邀请,当时他已经将郭璞设计温州城时留下的28口古井中现存的20口井全部走完。“走完了28口井就走完了二十八星宿!”潘赫说。

在温州,风水学鼻祖郭璞在1700年前规划的古井群落罕见地从中国的激烈城市化进程中“幸存”,并深深嵌入今日温州城市的生活场景之中。相不相信风水已经不再重要,由28口古井串联起的体验和感知已经足以构成温州歧异时空地质的一部分。

温州市区中的古井。潘赫 图

而这正是温州弘美术馆自2023年开馆以来试图围绕“温州性”进行实践的一个体现。继开馆项目徐震个展“训练祖宗”之后,弘美术馆于今年6月初开启了由策展人彭雪莹策划的全新展览项目“十一种床”,策展人选择从“床”——这一象征私密性与公共性之间张力关系的符号出发,邀请近20位(组)来自各地的创作者和艺术小组,在弘美术馆以及温州的城市空间中展开一系列公共活动。

除了在弘美术馆展厅中呈现的第一单元(可被视为相对常规的当代艺术展览现场,但现场仍然有明显的“去作品化”倾向),由一系列城市行走、工作坊以及演出活动构成的第二单元将在半年的展期内持续地回应展览主题,并以感性的方式激活“温州性”议题的讨论。潘赫的行走项目即在此列。

阿科《竖跨中国》

李燎《单人床01(光谷)》+《单人床02(操场)》

开幕次日上午,在紧邻弘美术馆的白鹿洲公园(温州又名“鹿城”,这一名称来自建成伊始白鹿衔花的传说,白鹿洲公园即得名于此),万⻘、冯俊华和欧飞鸿带领参与者一起习练内家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功法,内容包括松身、站桩及推手,在身手切磋中缔结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系。

这项名为“一起练功”的活动最早来自2020年,是发起人对个人及公共空间急剧压缩现实的回应。自2020年以来,该项目主要活跃于广州,但也“经由参与的朋友们自发带到地球的不同地区”。

稍晚在展厅中进行的“来来·舞厅”工作坊,则基于发起人二高(何其沃)对自身未曾经历的“理想年代”,即上世纪80年代的再想象,特别是围绕“舞厅”这一意象展开的关于音乐、身体、性别与身份的重构。

“来来·舞厅”工作坊是二高在2024年后对“舞蹈的公共性”这一问题展开的实践,在工作坊现场,弘美术馆整个展厅化身舞池,所有舞者游走在由“床”这一近乎挑衅公共/私人空间之间边界的空间中,似乎也不经意间与温州本地曾经的欲望产业形成互文。

欧飞鸿 《叠映重重》

二高《来来舞厅》

“不一定是温州人才可以去谈温州性”,在谈及对“温州性”的理解时,彭雪莹这样说。随着驻留、往返温州的次数增多,她对“温州性”的理解直接表现为“吃哪些店,走哪些线路,去哪里按摩,技师是几号”等等。

“十一种床”没有从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出发,而是基于身体感性,并且依靠这种感性去连接个体与公共、个体与地方间的关系,整个项目也因此始终都表现出一种剧场性特征。温州给她带来的亲近感让这一项目最初的些微戏谑色彩逐渐消失——在五星级酒店里的美术馆发生的明显带有安那其色彩的行动,怎么看都有机构自我批判的意味——这种亲近感还体现在彭雪莹和弘美术馆团队成员(多为温州本地人)亲密无间的合作,一种由充满悖论色彩的、去机构化的工作模式构成的临时共同体之上。

在6月下旬的活动“床边漫谈”中,社会学家唐凌与众人(有许多常驻温州的外地人)围坐在艺术家葛宇路的作品《吹往北京的风》现场的床边,通过对个人经验中流动性空间的讨论,分享公共与私密领域的性别与身份问题。

葛宇路《吹往北京的风》

而在7月下旬的一场名为“血缘地图”的工作坊中,身为温州苍南人的工作坊发起人罗渣试图通过个人和家庭的微观视⻆探索个人身份的建立,同时记录温州广泛的社会变迁与历史进程。这是罗渣继在上海、广州以及东京的数次工作坊之后首次在自己的故乡进行这项活动。

温州人在全球范围内的“离散”属性(可以视为一种全球“游牧”)让这一次图绘的形态更加错综复杂。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工作坊的参与者几乎全部是温州人(仅一名非温州本地人参与),有一名女性参与者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姑姑一同参加,并与家人激烈辩论族谱上的若干细节。这一点让人不禁想起家族因素在塑造由费孝通提出的“温州模式”中起到的作用。

实际上,弘美术馆的创始人、馆⻓潘宏政在筹备、运营美术馆的过程中与家人的紧密互动(亲密且富有张力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潘宏政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以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他将弘美术馆定义为“社会实验品”,和不同代际温州人的深度交流,让这个社会实验品逐渐描绘出“温州模式”的新形态:一种亲密的“温州性”。

潘赫&折叠的房间《折叠的房间1067号店》

(文/刘林 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图片除注明外由弘美术馆提供)

本周主题推荐

十一种床

详情请关注 弘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中,也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认同和个人选择。从家庭到“像家庭一样”,家庭的临界点在哪里呢?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和广大农民的思想、心理、行为、思维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本书根据大量史料和实地调查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对“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启人思索、令人信服的观点。

《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

本书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会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手法,细致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兴起、成熟与发展壮大。本书也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的精神。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行走城市寻迹——溧阳路上的文化名人

详情请关注 朱屺瞻艺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未来幸福趋势主题研讨|我们可否坦然迎接30年后的老去生活?

详情请关注 未来学家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寻根家源·古代上海历史地理漫谈——三江、华亭、上海

详情请关注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读书会《银幕艳史(典藏本)》新书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劳作与生活——诉讼中的近代上海建筑工人与工匠

详情请关注 云间第一展厅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坛从鲁迅到巴金,从《呐喊》到《家》

详情请关注 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上海鸟类的前世今生

详情请关注 震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影像能疗愈家庭吗?

详情请关注 夜鱼时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刘雯茜个展——远方的寒潮:归途与漂泊

详情请关注 BANANAFISHBOOKS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海上奇峰——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

详情请关注 中华艺术宫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上海:瞬间与永恒1990-1993

详情请关注 Fotografiska微信公众号

北京·讲坛当阳而立——走进正阳门讲述中轴线故事

详情请关注 北京市方志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影像交流记忆与未来:乌克兰电影的一个世纪

详情请关注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微信公众号

沈阳·展览分享会赵攀:空间先锋——工厂,城市与青年

详情请关注 对角线计划Diagonal微信公众号

舟山·展览翻山阅海·向上一路

详情请关注 灯坞Tungstenwood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文汇讲堂从青龙镇、元水闸、上海镇看古代上海水治

详情请关注 方志上海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