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eiziseo

政观长三角丨拥抱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这座县城有何秘诀

peiziseo 2024-08-01 16:40:10 49 抢沙发
政观长三角丨拥抱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这座县城有何秘诀摘要: ...

本文图片来源:和县县委宣传部

一条驷马河,隔开了南京和安徽和县。但并非那样泾渭分明,两地都有“乌江”:和县乌江镇和南京市浦口区乌江社区,分列河的两边,但共同的名字就像一条精神纽带,互相不分彼此。

两地居民在生活上也早已相融,跨省公交已是常态。在“浦口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居民可以在一地办理苏皖两地的业务,无需两头跑。

和县距离南京实在太近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前曾有一则网络热帖称“南京地铁为什么老往安徽修”,其中所指主要就是和县:南京地铁S3号线再向西南延伸四五公里,就进入和县地界了。

当下,和县正以宁和毗邻地区合作为重要抓手,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深层次宽领域对接南京,跑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度。

一河两岸,两座乌江

和县原名和州,现为安徽马鞍山市下辖县,和马鞍山主城区隔长江相望。

马鞍山全域紧挨着南京,其中,和县堪称“桥头堡”。和县最北端的乌江镇,和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乌江社区只隔了一条驷马河。

事实上,两地曾是一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史料记载,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后,乌江亭长撑着小船前来,劝其渡江,以求东山再起。可项羽自觉无颜面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后人遂在乌江立祠祭之,即霸王祠,又称项王祠、项羽庙。

从乌江大桥的一头走向另一头,几乎无法察觉到区划的分割感。东西“两个乌江”街镇面貌相似,商户林立,跨省公交来回穿梭。和县这头有“金陵烤鸭店”,浦口这头则有“苏皖面馆”,“苏A”(南京)和“皖E”(马鞍山)牌照两头混搭,各类元素早已交叉融合。

串门两头跑的同时,办事却不用东奔西走。过了乌江大桥、进入南京地界后不远,就是“浦口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居民可同时办理两地业务。“我们这边采用联动模式,全天候实体运转,两地警方、司法、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部门都是常驻力量,诸如失业登记、个人参保证明、老年优待证等很多事项都可以异地办理。”窗口工作人员表示。部分办理权限不在街道的事项,居民只需递交所需材料,窗口也可以为群众“跑腿”。

 “居住在乌江,上班在南京”已是常态。从和县乌江向东不到五公里就是南京地铁S3号线高家冲站,坐上地铁,一刻钟可到达浦口开发区,半小时可到达南京河西地区,一小时可达南京中心城区。

四成项目来自南京,四成蔬菜销往南京

驷马河两岸只是宁和协作的一个缩影。

协同南京发展,和县定位清晰,即“功能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加快、全面、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澎湃新闻注意到,和县以和毗邻的南京市浦口区合作为重点,于2019年与浦口区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建立起日常对接机制。通过召开党政代表团会商对接会,两地共同制定跨界协同发展合作要点已是常态。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当前,连接南京与和县两地的宁和市域(郊)铁路已列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正在开展全线段线站位方案等专项研究。

另外,宁和高速(安徽段)目前正在建设中,建成通车后,从和县开车到南京所需时间将由现在的1个多小时缩短为40分钟。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和县段、G347卜集至皖苏省界段改建工程等前期工作也在加速推进。

常来常往间,“和县好物”正不断走出去。正所谓“南和县北寿光”,和县是国内蔬菜生产大县,有“中国蔬菜之乡”“长三角最大菜园子”之美誉。早在四十多年前,和县农民就利用简易竹架大棚试种早辣椒、早番茄,上市期比传统露地栽培提前一个半月,效益更是常规农作物的5~6倍。自此,和县大棚蔬菜声名鹊起。

如今,和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08万吨。其中,40%销往南京,占整个南京市场的10%左右。

每天清晨,和县历阳镇太平村都有几十辆大车,满载着新鲜蔬菜前往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我们的蔬菜用的是有机肥料,通过夏季高温煮田技术杀害病原物,天然无污染,所以一直都卖得好。”太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和县已连续多年与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蔬菜博览会,并鼓励商户到南京设立蔬菜直营店、销售专柜。

今年5月,和县在南京召开文旅推介会,全面展示了自身的文旅资源和特产风物,邀更多游客前往和县打卡。当前,和县正以“百里长江”为主轴,围绕“历阳主城区、鸡笼山—半月湖景区、香泉旅游区、乌江书画集散区、功桥红色文旅融合示范区”五大片区,串联重点旅游景点。

另一方面,南京的产业、技术以及公共服务等正不断走进来。

围绕南京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和县创新打造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多元化招商模式,精准开展招大引强。今年1~3月,全县签约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4个,协议总投资85.6亿元,其中来自南京地区项目占比达43%。

南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是一个总部研发机构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生产基地在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项目。企业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高性能新型钢混组合结构构件及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新型材料,用于交通工程、房建工程等。“我们积极探索‘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和县;总部在南京,生产在和县;龙头在南京,配套在和县’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实现两地联动发展。”示范区负责人表示。

持续深化科创合作。今年1月,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县分中心揭牌成立,南京工业大学与普米阳签订《丙烯酸酯制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开发》合作协议,江苏大学与三联泵业签订了《新型叶片泵水力模型开发》合作协议。

民生方面,和县近年来积极引进南京教育医疗资源。和县第二中学与南京雨花台中学达成合作办学,雨花台中学定期派遣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到和县二中进行交流指导,帮助和县二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另外,和县人民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县中医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等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数据显示,今年1~3月,南京专家共到和县坐诊105次,接诊患者1200余人次,指导手术138例。

县城的机会

一般意义上,由于远离所在省份中心城市,省界地区发展往往相对滞后,但在苏皖两省情况却有所不同。由于省会南京位于江苏省域西南角,和安徽马鞍山、滁州等多个城市接壤,因此苏皖省界完全有机会打破“省界发展魔咒”。

因此,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积极对接和融入南京,争做南京“卫星城”,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和县当下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澎湃新闻注意到,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中,关于和县城市性质的描述,除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江山水园林城市”,还有一个便是“苏皖邻界地区融合先行的产业高地”。根据规划,和县将强化与长三角城市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构建产业错位发展以及协同发展的格局。同时,推动宁和产业协同,重点推动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浦和文旅伙伴园区、浦和现代农业伙伴园区及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分园等园区建设。

人们期待,除了走好“融合路”,打好“南京牌”,和县能够输出更多省界跨区域发展的经验,并成为样板。

尤其当下,县城正在迎来发展机遇。

过去,大城市主导城市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得以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步入城镇化中后期,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和缓冲,必将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新增长点。

建设现代化滨江生态产业新城,奋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美丽新和州,擦亮“蔬写和美、智绘和州”新名片,和县正在奔跑。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