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先生
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逝世,享年98岁。一颗科学巨星消逝了,但是巨星留下的光芒,将永远照亮物理学的天空,指引人类为梦想前行。
李政道先生与杨振宁一道,从理论上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假说,在相对论重离子物理、量子场论的非拓扑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等领域成就斐然。而且李政道一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直到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这一纪录才被刷新。
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经中国物理学家吴健雄等人用实验证实,李、杨二人于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彼时,李政道只有31岁,杨振宁35岁,他们的成就首先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对世间万物的看法。
什么是宇称不守恒?简单地说,在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物质和事物都是对称和守恒的,自然界发现的所有作用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其实,如果宇宙在诞生之初都是绝对对称的,所有的粒子和相互作用都会一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的区分。因此,对称和不对称在一定条件下是会慢慢转化的。例如,电磁力和弱力在早期就是完全同一种力,叫电弱力,后来随着宇宙的环境温度慢慢变化,发生了对称性破缺,电弱力就分成了现在的电磁力和弱力两种。
将这一认知推而广之,对称即美是事物的一种状态,但非对称也是美的,这也是事物的另一种状态。李政道、杨振宁开启了人们认知世界的另一种角度,因而将永远照亮人类生活的空间。
而跳出具体的科研成果,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还有更广泛的意义。正如杨振宁所说,那次获奖改变了长久以来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这一点李政道也非常认同。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李政道、杨振宁这一辈的科学家是在美国做的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人带来的鼓励,他们也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了世界看待中国人的目光。
只有当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并被世界认同时,才会激励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成果,并因此推动科学进步、历史前进。
李政道的贡献不只是在科学中有诸多建树,还在于他推动和帮助中国科学的发展,并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1979年至1989年,李政道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选拔推荐915人赴美深造。可以说,在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方面,李政道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很大的个人贡献。
而且,李政道之于中国科学界的贡献,不仅是牵线搭桥的作用,更在于制度上的创设和引领。比如,1985年,李政道倡导建立博士后制度和成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这些制度的落实,促进了我国教育模式和理念的革新,持续为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端科研人才。有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中国的科研才会崛起,为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要素。
今天,我们悼念李政道,不仅仅是出于他华人科学家的身份,更在于他身上展现出的科研精神、家国情怀和无私大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