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eiziseo

缅怀|李政道:学科学也要学中国古代经典,特别要学“三经”

peiziseo 2024-08-05 18:58:20 29 抢沙发
缅怀|李政道:学科学也要学中国古代经典,特别要学“三经”摘要: ...

据报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于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图源:央视新闻

噩耗传来,年过八旬的《科普时报》专栏作者、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悲痛不已,致电编辑部,表达缅怀之情。他说,看到李政道先生每年寄来的图文并茂、诙谐幽默的贺年卡,睹物思人,回忆起多年来两人于学术报告、科普展览中结下的缘分,往事历历在目,不禁感慨系之。

《科普时报》“余生趣谭”专栏曾于2021年1月22日、同年11月19日刊登王渝生撰写的李政道相关文章。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共同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之先河。获奖时,李政道年仅31岁,杨振宁35岁。

1957年,李政道(左)与杨振宁(右)在普林斯顿。图源:央视新闻

1957年那时我才14岁,刚上高一,一天放学路过街头贴报栏处,看见那里人头攒动,挤出来的人表情都很严肃,也有掩饰不住欣喜者。我挤进去,看到大家都关注人民日报的一篇短讯,只有小小豆腐干的篇幅,一共几十个字而已,外加二人合影照片,当然是黑白的,很是显眼。从此我记住了李政道和杨振宁这两个首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名字。

李政道、杨振宁自20世纪40年代中叶赴美留学,再回到中国已是70年代初了,他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接见,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政道在授课。图源: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1979年,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听了李政道所作的学术报告。印象最深的是,他告诫我们学科学的,也要学中国古代的经典,特别要学“三经”:《易经》《墨经》《山海经》,因为《易经》里有很多原始的科学概念的萌芽,如八卦之阴阳二爻,就有数学上二进制的雏形;《墨经》里有几何、力学、光学;《山海经》里的“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神话幻想也是科学的本质属性。

我还曾陪李政道、秦惠䇹夫妇到中国美术馆看“师牛堂主”李可染的画展。李政道对李可染讲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原理,请他据此创作科学画。李可染说,他听了李政道讲离子相撞会释放出巨大能量,感受到科学的威力无穷,于是一改自己平时画牛优闲姿态的传统画风,用尽平生之力画了两头顶角的牯牛,题为“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下笔时都能听见自己心脏在剧烈跳动的声音。李政道与李可染,科学与艺术,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图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以来,李政道多次到中国科技馆参与青少年科普活动。他参观了中国科技馆的《20世纪科技成就和21世纪科技展望》科普展览,并为展览题词:“江水后浪推前浪,科学未来在青年。”他同青少年见面,向孩子们普及科学。我时任中国科技馆馆长,我们聊了许多,李老夸我记性好,他也记住了我。

2000年6月,李政道(中)参观中国科技馆科普展览(左为张玉台,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作者供图

后来,他还到中国科技馆穹幕影厅的圆形会议厅给青少年作科普报告。让孩子们感受深刻的一句话是:“学问学问,有学有问;求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

那次讲座,李正道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关于基础研究跟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关系。他说:“基础、应用、开发可以比喻成水跟鱼、鱼市场的关系。显然,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不会有鱼市场。在这方面,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接着他就讲了日本、欧美是怎么做的。

李政道(中)在中国科技馆出席“李政道教授与北京青少年爱好者交流会”,右为张玉台,左为本文作者。作者供图

我曾担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并且是协会刊物《科技辅导员》杂志的编委会成员。2001年李政道为刊物题写了刊名。

李政道(右)在中国科技馆,左为本文作者。作者供图

2002年,李政道著有《科学与艺术》一书送我,打开书的扉页,他写道:“科学与艺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又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

李政道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都以人类的创造性为基础,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共同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这20年来,李政道差不多每年都给我寄贺年卡,图文并茂,画春天花朵,画生肖动物,惟妙惟肖,很有功力。

2019年1月,他给我的贺年卡中写道:“䇹政基金科艺赛,立德树人育英才。”以纪念莙政基金20周年和李政道科艺基金5周年。

2019年1月,李政道寄给本文作者的贺年卡。作者供图

2019年12月,李政道寄给本文作者的贺年卡,画有红梅花树和小松鼠。作者供图

2020年12月,李政道寄给本文作者的贺年卡,画有玉兰图案。作者供图

原来,1996年11月29日,李政道的夫人秦惠䇹逝世。1998年李政道捐款设立了“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䇹政基金”),专门用来资助祖国优秀大学本科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见习科学研究,接触科学家。根据秦惠䇹的遗愿,每年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中必须有一半是女生。

1998年1月23日,“䇹政基金”签约仪式。照片中签字者右起依次为钱培德(苏州大学校长)、陈佳洱(北京大学校长)、李政道、杨福家(复旦大学校长)以及李发伸(兰州大学校长)。图源: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2013年,他本人又创立了李政道科艺基金,举办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激发青年学子对创作科艺作品的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有力推动了科艺交融理念的普及,使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融合与创新,成为科学界与艺术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2020年11月28日,94岁高龄的李政道向第七届科艺系列活动开幕式寄来贺信,在信中寄语所有科艺爱好者们:“穿梭在科学与艺术之中,用创意和技艺,让抽象的科学概念,鲜活地悦动于眼前,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广泛理解。”他鼓励科学与艺术工作者携手共进、交融互通,破除偏见和专业的局限,在更广阔的空间思考,以更坚实的臂膀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李政道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如他自己所说:“一心求真,一意求善,一生求美。”

(原标题为《缅怀李政道:一心求真,一意求善,一生求美》)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