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eiziseo

暑期2万人打卡!上海音乐厅文旅三件套打开文化消费新格局

peiziseo 2025-08-31 15:00:02 10 抢沙发
暑期2万人打卡!上海音乐厅文旅三件套打开文化消费新格局摘要: ...

白天黑夜全时段、楼上楼下全空间——这个暑期,上海音乐厅十分热闹,实现音乐活动全覆盖。

上海音乐厅精心策划“文旅三件套”——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沉浸式VR互动体验《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加上午间“音乐午茶”,吸引近2万人次观众来“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三件套”上海以外观众占比近三成,国际观众也不在少数,不仅为暑期上海的文化生活注入活力,更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文化引擎”。

上海以外观众占近三成,国际观众也不少

7月5日-27日,《百鸟朝凤》第三轮驻场在B2音乐立方上演。25场演出几乎场场售罄。

为营造从感官到心灵的浸没体验,《百鸟朝凤》将音乐立方转化为白羽环绕的“鸟窝”,现场还有文学文本与分幕剧情引导,帮助观众更轻松理解舞蹈叙事。

“仿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不只是看戏,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有观众说。江苏、浙江的观众多次跨城而来,反复品味舞者肢体的张力、感受音乐力量。

《百鸟朝凤》

7月17日-31日,《海上生民乐》第六轮驻演回归大厅,完成15场演出。至此,该项目驻场累计突破140场,刷新国乐驻演的行业纪录。

本轮驻演打破了民乐欣赏的固有圈层,超过五成观众首次踏入上海音乐厅,高达七成观众是生平第一次来上海音乐厅看民乐团音乐会。大量年轻群体与市民游客走进国乐世界,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演。“东方美学直接拉满”“原来国乐可以这么潮”……社交媒体上也充满了“自来水”的推荐。

《海上生民乐》

7月18日-8月31日,《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在四楼响空间持续开放,依托VR技术,重现1930年代上海景和上海音乐厅前身“南京大戏院”等场景。

体验者穿越时空,在与NPC互动、收集乐谱碎片、弹奏虚拟乐器的过程中,推动剧情发展。项目也成为年轻群体的打卡热点,不少体验者组团前来解谜,直呼“40分钟根本不够玩”“细节控真的会狂喜”。现场还有家庭组团来体验,让长辈重温老上海记忆、让孩子初识海派文化。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

文化磁极效应显著,城市消费被有效激活

三大驻场覆盖全年龄段观众,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更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文化引擎”。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体验活动

“看完《百鸟朝凤》,先去附近的老字号吃了本帮菜,之后几天还打卡了外滩、东方明珠,这趟上海行既过了艺术瘾,又逛遍了热门景点。”一位广州的大学生分享道。

《海上生民乐》的“文化磁极”效应也很显著。许多游客将其作为上海之行的核心行程,演出前后的餐饮消费、商圈购物、周边游览等被有效激活。上海音乐厅从艺术表演场所,升级为都市旅游动线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节点。

《海上生民乐》观众席

文创消费同样火热。《海上生民乐》的国风系列文创——厅宝·民乐四重奏PP夹、“建筑系列”流苏烫金团扇、“建筑系列”缪斯殿堂浮雕香薰蜡烛等,持续热销。《百鸟朝凤》推出的森系帆布袋、流沙杯垫、小鸟发夹等文创产品,也成为不少人的“观演伴手礼”。上海音乐厅原创的音乐家系列、平移系列等文创产品,也跟着不少观众回了家。

《百鸟朝凤》观众席

三大驻场陆续落幕,文化回响仍在持续。社交媒体上,观众自发分享观演心得、打卡攻略,不少游客因演出关注上海音乐厅的历史,进而探索周边文化地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希望,上海音乐厅不只是听音乐会的地方,而是能融合历史、艺术、科技与公众参与的无边界文化综合体。”总经理方靓说,三大驻场项目也为剧院未来在节假日文旅项目的产品策划上提供了重要方向。

日前,上海音乐厅精选30余场演出,参与2025年“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活动,让更多市民与游客走进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