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eiziseo

以松江为现场,探索江南建筑文化的现代演绎

peiziseo 2024-08-03 19:32:04 33 抢沙发
以松江为现场,探索江南建筑文化的现代演绎摘要: ...

在中国文化图景中,作为一个空间概念的江南始终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承载。江南城镇拥有中国传统空间各种类型——民居、街巷、泖港、坛庙、园林、路桥,展示了中国营造传统对适应生产方式的探索。

8月2日,“造化——新江南空间艺术”在上海松江醉白池公园边的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在此,传统的营造与匠作技艺逐步与现代工业化建造体系相碰撞,经由当代建筑师的融会贯通,形成了江南空间的内生语言与性格。

董屹《游目园》

据介绍,“造化——新江南空间艺术”展览名中的“造化”一词,是自然的“繁衍化育”与人工的“营建创造”两种过程的融合,既表达天地演化的规律,又暗合江南营造文化的内核。展览以松江为主要现场,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且深耕江南空间的建筑师、艺术家与学者的实践、实验与研究。

金秋野 ,秋霞圃桂丛轩“四面景”及空间装置

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谭峥在开幕式上介绍,展览四个板块“何陋之有”“江南意匠”“云间梦华”“万象焕新”呈现了以张南垣、冯纪忠为代表的营造家的作品、文献、图纸、文物及对当代建筑实践与教育的意义,以及先锋建筑师与艺术家对典型江南空间的提炼、归纳与演绎,并以诗词中的江南景观的实验性表达,更呈现了实践者对未来松江的“科创-人文-生态”新型生活形态的规划与引导。

王欣,“器物中的园林”装置.jpeg

其中,冯纪忠是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大师,改革开放后,他设计的松江方塔园是古今结合的典范。上海松江方塔园原址的宋代的古塔,明代的影壁,并不在一条轴线上,而冯纪忠则将古建筑用现代园林的组合方式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此外,他还用简朴的材料如竹子、茅草等搭建了一个供市民休憩的“何陋轩”,成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黄一如、王凯,《冯纪忠与何陋轩》

黄一如、王凯,方塔园历史文献文物

在开幕式上,松江区政协副主席、松江区文化旅游局局长金冬云和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分别发表了致辞,表达了对展览的期待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金冬云以三句诗传达了对新江南空间艺术的深刻理解。他引用“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描绘了江南地区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强调江南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诗篇。他说,展览中特别设立的部分是对这些建筑前辈的纪念,体现了松江在建筑领域的深厚传统。

谭峥、邱楚懿,《竹茂柯亭》

展览不仅以装置、景观、图像、影像等形式展现江南营造文化,还通过讲座、雅集、市集等互动形式,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新江南空间体验。进入展厅后,观众可在主海报及建构装置“竹茂柯亭”前稍作停留,随后穿梭于大台阶上的“境界”水墨装置,直达四层展厅,在进厅的主题墙前选择前厅后厅两个环线体验包括全部四个主题内容的展区,在游览间隙可选择在休息区小坐停留,在意犹未尽中翻阅关于建筑、园林、城市的著作,赏玩文创产品,且发现展览中制造惊喜的艺术彩蛋。

王子耕,“荣枯之舟”艺术装置

“此次展览以江南地区的现代化转型为背景,展示了江南空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创新实践。”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说,他期望通过展览,让公众更深入地理解江南建筑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感受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和无限潜力。

邱楚懿,丯亭

张斌,跨通波塘桥链组合展

朱宇晖,江南第一明园——松江府颐园

此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向人文松江活动中心赠送了由师生创作的文创品,象征着对“书香之域”建设的支持和对阅读文化的推崇,助力推动松江“书香之域”建设。

朱宇晖,江南第一明园——松江府颐园

据悉,此次展览是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江南系列大会之最新一回。江南系列大会以2022年“江南手作大会” 为首展,随后陆续推出 “江南昆曲大会”“向西——从上海到松江,然后抵达江南”“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上海松江特展”“江南文房大会”等,旨在挖掘江南的传统底蕴与现代内涵,不断推进松江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文化高地。

展览现场。

注:展览由同济大学指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