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万生优配官网

银行对公业务直面“开门红”:开了近年最早一次启动会

万生优配官网 2025-01-24 22:40:03 7 抢沙发
银行对公业务直面“开门红”:开了近年最早一次启动会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没来得及置办年货,也没时间理发,恐怕要忙到除夕才能休息几天。”一位股份制银行网点公司业务客户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春节临近,银行“开门红”营销依然如火如荼。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银行零售业务增长放缓,不少银行将对公业务视作稳住信贷规模的基本盘。业内人士认为,整个银行业净息差持续缩窄,资产负债腾挪空间明显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下,银行需要在规模、价格和风险之间作出平衡。对于身处其中的一线员工,尽管很多银行选择淡化“开门红”概念,落实监管要求的“尽职免责”,但绩效考核依然是无法回避的压力。

靠前发力,周期拉得更长

“我们银行去年10月末同时召开了去年四季度冲刺收官会和今年年初的“开门红”启动会,时间几乎是近几年最早的一次。我觉得就是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质项目各家银行都在抢,早点开始新一年储备项目,靠前发力。时间周期拉得更长了,无形中压力也就大了。”某城商行公司业务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事实上,不仅是时间开始得早,近几年,“开门红”名称也有变化,“首季营销”“旺季营销”“年初攻坚”,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工作内容并没有改变。

“距离春节还有一周,我手里还有两个项目授信重检,另外还有一个新项目需要上会。”一位国有行省分行信贷审批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授信重检是银行对已通过贷审会的项目进行全面风险排查的一项制度。授信审批重检既要对授信审批业务进行重检,也要对授信审批的政策、制度、流程等进行重检。“有的时候重检需要不同部门,甚至是异地同事现场完成,对我来说要完成各种报告,对贷款申请人授信历史、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担保和授信用途做全面的回顾。”前述国有行省分行人士表示。

有国有行授信条线总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对公业务是银行的“压舱石”,这两年息差较高的零售业务增长放缓,对公业务压力就更加凸显。

2024年三季报也能看出同样的趋势,六家国有行贷款总余额超1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7%,公司类贷款增速在6.8%至12%之间,多数高于均值;而零售贷款增速区间在1.4%至8.6%之间,多数低于均值。

上市城商行中,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城商行对公贷款也保持高速增长。三季度末,苏州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对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均超10%。以南京银行为例,该行对公贷款余额9319.91亿元,较年初增长14.34%。

从今年开门红情况来看,据险资、基金、券商等资管机构公布的调研内容显示,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银行开门红投放相对较好。其中上海银行表示,2025年将结合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从目前来看,“开门红”资产项目储备充实,正在有序投放;苏州银行则表示,2025年实现“开门红”较好开局。该行坚持早谋划、早营销、早投放,较早启动旺季开门红相关准备工作,项目储备规模超上年同期水平。

投放有重点,还要会平衡

中信建投证券大金融研究组组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分析,从银行信贷投放来看,2025年年初信贷投放环比有所提升。2025年初,银行信贷储备相对稳定,信贷需求呈缓慢上升态势。预计2025年全年信贷增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增速维持在7%-8%。投放结构上,对公贷款方面,目前银行业信贷储备大部分仍以基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为主,预计2025年全年专精特新领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仍能保持高于行业的较快增速。

前述城商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证实,今年一季度,该行公司部信贷主要围绕期限长、利率低的固定资产贷款。“这类贷款金额一般比较大,容易上规模,但贷款利率比较低,收益不高。而且长周期的贷款即便有充足抵押物,客户还款能力可能还是会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5年以后的情况,很难预料。”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看,今年银行业“开门红”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支持。从国内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看,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效果逐渐释放,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制造业、科创企业、绿色金融、重点基建项目建设,稳楼市相关领域等都需要信贷支持。在“开门红”过程中,银行需要平衡风险管理、收益水平和业务拓展。

“去年12月,我因为之前客户发生了不良被处罚了,虽然有尽职免责机制,但最终认定是我的贷后管理责任,考核压力大,部门人手紧张,在年末年初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授信和放款上,很难分配很多时间给贷后。”前述人士表示。

事实上,高压环境下,银行一线员工为了追求规模和业绩,职业操守面临考验。“以前出现过客户经理和中介公司或贷款客户为了达成业绩虚开业务发票或相关单据套取更大金额贷款的情况,现在大数据排查,工商税务系统信息共享后,这类情况大大减少,中介生存空间不大了。”有银行审计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前述国有行人士认为,信贷规模与效益确实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银行需要支持实体经济,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企业资金供给,推动经济增长。规模做大之后,能给价格调整创造更大空间,最终通过利率价格调整实现信贷向普惠、先进制造业、科创等领域倾斜;但另一方面,价格也得注重,我们银行有的项目甚至会为了保证利率价格不降太多,放弃做大规模。”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